以“零容忍”惩治环境监测机构造假

发布时间:2024-10-31 07:22:45 来源: sp20241031

  □陈广江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第三方环境监测。聘请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是保证监测的公正和真实性,但有媒体记者相继卧底西安、太原两家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发现他们经常弄虚作假,通过伪造、篡改监测数据,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等方式,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10月16日新京报)

  拿自来水替代医疗污水水样,监测仪器留造假“后门”篡改数据,污染物超标数十倍仍可合格,“包合格”成监测行业潜规则……媒体调查的环境监测机构造假乱象令人触目惊心。某些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与违法排污企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造假手段五花八门,用“肆无忌惮”形容并不为过。

  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监测数据被篡改、被“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丝毫不亚于环境污染本身。正因此,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相关部门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严打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纵容。

  据报道,针对乱象,一方面,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安部、最高检连续四年开展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另一方面,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被列入生态环境部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在高压态势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行为依旧猖獗,甚至“包合格”成了行业潜规则,根源何在?有专家指出,在排放管理变严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既想拿到排污许可证又不想花钱上设备,便动起了数据造假的歪心思。而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下,如果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不配合企业造假,生存下来都非易事。说白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根在利益驱使。

  出重拳惩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要让排污企业和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明白,相比造假所节省的成本、带来的利润,触碰法律红线所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部门一共查办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案件593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6起。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进一步厘清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依法惩治数据造假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排污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以及监测设备生产商等各方都不可心存侥幸。(羊城晚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