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管道

发布时间:2024-11-05 08:32:00 来源: sp20241105

尼日尔icdp仪式现场照片。尼贝管道项目供图 尼日尔ICDP仪式现场照片。尼贝管道项目供图

人民网科托努1月22日电 (记者黄培昭)记者的眼前,一条长达1950公里的石油管道,蜿蜒曲折,斗折蛇行,纵贯西非国家尼日尔和贝宁两国全境,这便是著名的尼贝原油外输管道。它是中国石油投资建设里程最长、施工地质地貌条件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且是一次性建设完成的跨国管道项目,属于尼日尔二期一体化项目的组成部分。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尼贝管道项目起始于尼日尔库勒勒首站,终点位于贝宁的赛美港,全长1980公里,其中尼日尔境内陆上1275公里,贝宁境内陆上675公里,贝宁海底管道30公里。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建设者始终秉承“绿色、共赢、平安”三项基本要求,多举措开展本土化社区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项目通过“社区关系一体化建设项目”(ICDP),在贝宁阿黎博省和尼日尔的DOSSO地区,为管道周边当地民众免费种植8000余株芒果树,并建设了6口太阳能水井,拉紧中国、尼日尔和贝宁三国友谊纽带。这8000株芒果树,被当地民众誉为“友谊之树”,解决了80名当地村民养护工作岗位,同时也是积极落实《巴黎协定》中国政府气候变化承诺的具体体现。6口太阳能水井则解决了周边3000余名村民多年靠储存雨水饮水难的棘手问题。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项目通过“铸才技工培训”“曙光奖学金”及“新羽实习”三项主要措施,始终坚持人员本地化战略,以本地化促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铸才”技工培训项目主要针对尼贝管道沿线居民,为管道沿线居民提供木工、电气、汽修、挖掘机等30余个专业的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在尼日尔和贝宁一共完成培训10期,涉及电气、挖掘机、电焊、木工、脚手架、电气、电焊、巡线员等专业,累计培训学员642人,考核合格人员已经被录用到项目及承包商关键技术岗位。中国驻贝宁大使彭惊涛在“铸才”技工培训项目启动仪式致辞中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中国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工厂”是源于对教育的重视。如今的贝宁经济正在全面发展,这对于贝宁年轻人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希望贝宁的年轻人抓住机会学好技术,为贝宁未来做出努力和贡献,中国、中国驻贝宁大使馆以及尼贝管道项目将陪伴和见证贝宁的发展。 尼贝管道项目总经理金劲松在致辞中说希望年轻的学员可以认识到此次培训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珍惜机会、学以致用,建设美好家园。

项目与尼贝两国高校密切合作,启动了“曙光”奖学金,是尼贝管道“国际化运营、本地化管理”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贝宁本土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真正体现出中国石油央企的海外担当。目前,与尼日尔尼亚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学合作设立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90人;与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合作设立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75人。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很多人已经应聘到尼日尔和贝宁政府的重要岗位,在本国继续攻读硕博学位,或到中国留学深造。 金劲松在尼日尔和贝宁两国颁奖仪式前主动走入校园中,与获奖学生亲切交谈,鼓励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努力学习,更多了解中国文化,成为中尼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和桥梁,并获得更多的技能,做尼日尔和贝宁社会经济转型中的积极参与者。

“新羽”实习生项目旨在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储备力量,尼贝管道项目在尼贝两地高校或社会中,择优选取大学生进入公司实习。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实习生最终考评合格,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平安管道、利国利民。项目结合管道征地、当地影响力、教育背景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尼贝管道项目已经培训并招聘了135名社区村民,开展每天管道安全巡线工作,积极参与到管道保护工作中,共同守护好这条珍贵的“生命线”。

在赛美末站,人民网记者看到,这里建设有3台10万立方原油储罐,2台2000立方米消防水罐、工艺、消防、发配电、电仪、综合办公楼等设施。面对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工程物资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气候炎热和多雨、地貌复杂等多诸多不利因素,公司克服诸多困难,仅用1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675公里管道主线路焊接,焊接一次合格率99%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四条大型河流定向钻施工和一条大型河流大开挖(爆破)均一次成功。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垃圾废物交由当地专业公司处理。项目实现零事故、零污染的工作目标。

【1】 【2】 【3】 【4】 【5】 【6】 (责编:王禹蘅、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