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0 22:18:50 来源: sp20241030
在福建漳州,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再传捷报;在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建设外穹顶吊装成功;在山东荣成,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年中核集团要树立‘协同增强整体功能’理念,加快落实战略性科技攻关任务,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水平核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表示,要发挥完整体系优势,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速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推动核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核科技创新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2月29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这是我国在成功为其安装心脏设备之后,再次承担其核心设备安装任务,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参与程度与贡献度,助力我国“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受访者供图
这是中核集团加大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2023年,集团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在三代、四代核电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华龙一号”已成为我国核电发展主力堆型,也取得了快堆、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新一代“人造太阳”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自2018年“两核”重组以来,中核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核能技术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核能本质安全、拓展核能应用领域、降低用能成本,为核能产业发展开拓新机遇。
科技创新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余剑锋表示,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构建先进核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创新2030”工程,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核工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体系;引进和培养尖端领军人才,打造世界核工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勇当产业链“链长” 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2月22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标志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稳步推进。
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3号机组开工建设。受访者供图
当前,“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世界核电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全球首批4台机组全部按期建成投产,国内批量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海外项目正有序推进。中核集团通过核电技术升级换代,打造了一条自主可控的三代核电产业链供应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通过‘华龙一号’型号研发,我国拥有了一大批自主研发设计、安装建造、采购调试等人才,形成了超过10万人的核电相关技术人才队伍。”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通过“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牵引,带动了上下游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真正实现了“中国创造”。
作为“华龙一号”研发、设计牵头单位和首堆示范工程总承包单位,中核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相关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推动了核电装备产业链做强做大。
“我们要自觉担当核工业现代产业链‘链长’职责,增强在建设核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着力强链、稳链、补链,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推动天然铀、核燃料、核电、核环保、核技术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水平。”余剑锋说。
“央企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系列报道
国家能源集团:为中国式现代化扛起能源安全保障责任
三峡集团:“两翼齐飞”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新兴际华集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塑造发展新优势
(责编:乔业琼、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