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6:29:44 来源: sp20241105
62岁的蔡春林是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热爱教书,将教师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而在四十年前,22岁的蔡春林,此时正在准备他的第七次高考。大学校园距离他曾经只有一步之遥,但真正跨越这一步,蔡春林用了十年。
2017年,蔡春林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受访者供图)要读书
1978年,16岁的蔡春林第一次参加高考。
在学校里,他一直是文科的头名,小升初、中考,都是免试录取的优等生。课堂上,蔡春林的作文常被语文老师拿去念给全班人听,下了课,他也不爱打扑克,除了农忙时会下地、偶尔去海里捕鱼,一心想的就是要读书。
“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乡村小学的两位老师挨家挨户地走访,过来我家,动员父母让我们上学。”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副主任蔡春林说。
当时,蔡春林有位表哥已经在读中学,每次他去表哥家里,都要拿喜欢的书来看;另一位堂兄,是小学老师。所以从儿时起,蔡春林就想“做一个读书人”,将来毕业了,可以当一名教师。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全国共有670万考生,招收40万人,录取率不到7%。在蔡春林就读的高中,一百多名考生里,只有一个人通过了这场考试。他这位文科第一名也没能上岸。
在当时,落榜是件寻常事。“没考上,我们就留下来跟着新一届高二生复读”,蔡春林说。
又读了半年,经长辈介绍,蔡春林前往当地的陶山区中学,做一名代课的英语老师。刚刚迎来改革开放,英语老师各地都缺,蔡春林一边自己备考,一边教学生读英语,他说:“那时学英语主要靠电台,我是跟着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学的。”
刚到学校时,蔡春林只有17岁,不比学生们大多少,上课的第一要务是“镇住”人。他会先观察班上哪个孩子最调皮捣蛋,等到写板书时猛地转过身,把偷偷讲话的人逮个正着,给他一个“下马威”。这样,才能维持住课堂的秩序。
教学相长,1979年7月的高考,蔡春林成绩优异,足以进入理想的大学。但由于在家乡和工作地分别报考了不同志愿,违反了当时的规定,他最终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讲堂上的蔡春林。(受访者供图)重返校园
在1979年,做代课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29块钱。虽然生活算不上优渥,但至少不用为生计发愁。蔡春林边工作边读书,上过当地重点中学瑞安中学的高考复习班,回母校带过应届生的英语课,慕名前往听说“有个非常厉害的英语老师”的温州第二中学、跟刚考上大专的同学挤在一张不到一米宽的床上睡了几个月……纵然有过两次失败,他的冲劲依然没有半点消减。
1981年,蔡春林第四次参加高考,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这一次,他考上了。
“我特意去把高考公布版上自己的名字撕回来,78、79、80、81,我考了四年,终于考上了。”蔡春林说。
然而,录取前的体检,蔡春林躺在做心电图的床上,听见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听不清在聊什么,只是心里想:这些人为什么在细语交谈?很快,体检结果出来了,报告显示蔡春林患有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按照当时的规定,他不能被录取。
此后,蔡春林前往上海接受手术,恢复后又参加了82、83、84年的高考,但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他没能再创佳绩。凭借自学,蔡春林陆续拿到过杭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自考和函授文凭,但在他心里,一直都有一个愿望:去真正的大学里、真正地读书。
1988年,在蔡春林第一次参加高考十年后,梦想终于化为现实。
这一年暑假,经瑞安中学复习班同学李旭光介绍,蔡春林了解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要开办研究生师资班,他可以报读。就这样,他启程前往北京。离开家乡时,蔡春林已经做过陶山区中学、莘塍区中学等八所学校的代课老师,27岁,工龄就有十年。
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后,蔡春林用两年时间上完了整个本科和硕士的全部课程。他说:“1988年,我的复习班同学给我指的这条路,改变了我的人生。”
后来,蔡春林下海经商,在2003年又弃商从教,回到他一生理想所寄之处——大学课堂。两年后,已经年过四十的他考上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博士,重返北京报到时,负责注册的高年级同学把他当成了学生家长,告诉他“家长不能进”,蔡春林说:“我不是家长,我是来报到的。”
如今,蔡春林已在高校里做了二十余年的教师,接下、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作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接下来,他的规划是与恩师、挚友一起创办新质生产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蔡春林说:“60岁以后,可能才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王曦泽 报道)
【编辑:田博群】